在《甄嬛传》中,皇后宜修的无奈表露无遗,尤其是在一个关键场景中。甄嬛因宜修的陷害,失去了对雍正的信任白山股票配资,最终成为废妃。在胧月公主诞生仅三天后,甄嬛便离开紫禁城,前往甘露寺修行。
甄嬛原本可以选择假死,与果郡王过上安逸的生活。然而,当果郡王在雍正的命令下前往云南调查叛乱时,船只沉没,所有人都以为果郡王已经死去。此时,甄嬛已经怀孕,而眉庄带来了噩耗:甄远道病重。为了查明果郡王的死因并救父亲,甄嬛决定回宫,她选择将腹中的孩子认父—雍正。雍正得知甄嬛怀孕后,急于迎她回宫,尽管宜修百般反对,最终仍未能阻止。
甄嬛回宫之前,雍正已经开始了“沉浸式封妃”的一幕。雍正不顾大臣和皇后的劝阻,亲自为甄嬛抬旗、赐姓、送儿子。他将甄嬛从汉军下五旗直接提升至满洲上三旗,并赐予她“钮祜禄”这一显赫姓氏,这一姓氏象征着满洲八大姓之一,而钮祜禄氏家族频繁产生皇后、妃子、朝廷重臣。这样一来,甄嬛的家族背景与皇后宜修的“乌拉那拉氏”不相上下。此外,雍正为甄嬛的封号改动也引发了宜修的不满。他甚至为甄嬛加龄10岁,赠予她现成的儿子——弘历,并改封“熹妃”。这背后有深意,尤其是“钮祜禄氏”这一姓氏的赐予,显然让甄嬛的家族地位迅速提升,超越了宜修。
满洲八旗的背景并非众人皆知。最初,努尔哈赤起兵时仅有黑旗,随着势力扩大,他逐步设置了红旗、黄旗、白旗和蓝旗,并通过“牛录”“甲喇”及“固山”制度进行管理。到1615年,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,最终将其组织成了八旗,而各旗的主将则有不同安排。努尔哈赤意图将汗位传给代善,但最终是皇太极登上了大汗之位。
展开剩余38%努尔哈赤去世后,皇太极继位,并对八旗进行调整。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皇太极改变了许多旗主,并加强了皇帝对八旗的控制。特别是他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领导权交给自己,进一步将其他旗势削弱。
至于汉军旗的设立,最初并没有这个概念,直到皇太极在位后才设立了汉军旗,并将其分为多个旗,直到完善成完整的八旗体系。八旗的高低分明,而上三旗、下五旗之间的区别也逐渐显现。最终,雍正帝在位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些旗的控制。
甄嬛被抬入上三旗,得以与雍正的恩宠紧密相连,尤其是她被赐姓“钮祜禄氏”,这一举动标志着她的家族地位跃升为满洲的“顶尖”,与皇后宜修的“乌拉那拉氏”相比,甄嬛的出身显然更为显赫,这也给宜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山股票配资,类似的情况并非罕见。康熙帝就曾将孝康章皇后的母族从汉军正蓝旗抬入满洲镶黄旗,孝圣宪皇后亦经历了家族地位的提升,这种“抬旗”行为在清朝历史中有着明确的意义。
发布于:山东省